从涞水县城西行90公里,有一座深山古村,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仍然保留着原始古村落的自然景象,它有一个美丽而又大气的名字——龙门。 然而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却没有因此“跃上龙门”,村里基础条件很差,村民脱贫信心也不足。龙门村被贫困和无望包围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深知,乡亲们要致富,最根本的出路是发展产业,一定要让乡亲们看到希望,龙门村才会生出翅膀,跃上龙门。 为了引进项目,李宏伟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奔赴廊坊,洽谈项目合作,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引进企业来龙门村投资建厂。经过多次谈判协商,将保定童润乐器有限公司引到村里,建成了面积1200平米的两座厂房,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龙门乡龙门村村民 汪花: “我们两口子身体都不太好,也干不了重活,所以没什么收入,自从建了厂子,我们两个都在厂子里做一些能干的活,每月都能收入五六千。” 王丽伟是从秦皇岛嫁到龙门村的外地媳妇,自从公公去世后,她就一直住在婆家照顾婆婆,家里的收入全靠丈夫外出务工。 村里建起蘑菇种植大棚后,王丽伟就在这里打工挣钱,离家几分钟的路程,既不耽误做家务,又减轻了丈夫的负担,王丽伟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知足。 龙门乡龙门村村民 王丽伟: “家里孩子也小,离不开人,也没有收入,后来在蘑菇厂上班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还能上班补贴家用。” 自2020年6月份开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挖掘传统制作工艺,开发龙门辣酱产品,着手谋划并建设了龙门村石碾辣椒酱加工厂。 “驻村以来,我发现村民每年10月份都会做辣椒酱,在村委会旁边的石碾上碾压,当时我就萌发了开发这个项目的想法。”李宏伟说。 从选址、联系帮扶资金、改造厂房,到外出学习考察、购买加工设备、设计商标、办理手续,工作队和村两委忙前跑后。 辣椒酱加工厂的建成,为贫困户脱贫不返贫、靠产业增收、靠勤劳致富提供了又一层坚实保障。 今年,村里计划引导村民采集山野菜、规模化种植辣椒。这样从种到收、再到深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们村的这三个产业不仅让百姓增加了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富民产业,让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龙门乡龙门村党支部书记王武林信誓旦旦地说。 在高质量完成龙门村脱贫攻坚任务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没有停下脚步“歇口气”,而是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积极性、主动性,鼓足干劲抓落实,用实际行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李宏伟说:“从起初的一个外来人到现在成了百姓口中的李书记、李师傅、老李等,真正接纳我成为龙门村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王武林说:“百姓的很多事儿都很琐碎,但是加起来就是大事,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年轻干部更坚定了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念,只有群众满意了,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龙门乡党委书记 智慧: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龙门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打造了多个产业增长点,带动了大批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以龙门村为基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光伏、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立足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 初心不改、方向不变 力度不减、脚步不停 龙门村 以党建聚民心、以产业促发展 提升百姓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同心奔小康的征程上 砥砺奋进不断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