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人民政府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信息>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3-02-09 返回列表

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月5日涞水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涞水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涞水县“十四五”规划,对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涞水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县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提出发展思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21—2025年,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

 

目  录 

第一章 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第三节 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建设创新型涞水,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第一节 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第二节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节 汇聚多层次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四节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第四章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融入京雄保一体化新格局

第一节 大力提升园区能级,深度融入协同发展

第二节 深度推进重点领域协同

第三节 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优质承载地

第四节 打造京雄保协同示范区

第五节 推进机制体制协同

第五章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

第一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扩规增效

第三节 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四节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六章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第一节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二节 打造京雄保高品质康养基地

第三节 打造京南商贸物流基地

第四节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第七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构筑城乡空间新格局

第二节 提升城市品质 推动协调发展

第三节 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第八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三节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五节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

第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第一节 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

第二节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三节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第十章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第一节 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二节 发展现代化教育

第三节 推进健康涞水建设

第四节 推动高质量就业

第五节 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第六节 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

第七节 强化青年力量支撑

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节 深化改革,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节 扩大开放,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三节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十二章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设法治涞水

第一节 推进法治体系建设

第二节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三节 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节 强化司法保障

第十三章 健全配套体系,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完善规划落实体制

第三节 保障重大项目实施

第四节 健全政策资源保障


第一章 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涞水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十四五”起步冲刺、强势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五年来,涞水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道路,全县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经济发展平稳有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建设成绩突出、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疫情防控有效遏制,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顺利实现“三个圆满收官”,为我县“十四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涞水县经济发展保持“总量进位、增速稳定”态势,经济发展平稳,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1.8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23.8亿元,年均增长5.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年均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78亿元,年均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6%,年均增长0.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年均增长10%。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推进。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由“十二五”末的15.9:22:62.1调整为20.4:16:63.6,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涞水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涞水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北京公交集团的入驻,为我县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引导企业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工程,共建共享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指导顺天电极、风华环保、金隅冀东等企业完善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88个贫困村实现脱贫退出,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14个“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南峪村入选了首批“中国扶贫交流基地”,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十三五”期间,重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累计实施危房改造2265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967人任务全部完成,改造提升水窖2763口,农村饮用水全部达标。公共服务更加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率达到100%,1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提档升级,14287人次享受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扶贫产业更加多元,培育了“4+2”扶贫主导产业,拓展“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辐射6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10万人,做大做强电商产业,284个行政村实现电商扶贫服务站全覆盖。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实效,房山区累计帮扶资金2.42亿元,2020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率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调研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四)协同发展深度推进。以全面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服务雄安新区为目标,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涞水经济开发区被保定市政府认定为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园区,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被认定为跨区域合作共建示范园区。依托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承接京津产业集聚发展。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科研办公区基本竣工,我国首个星地激光高轨通讯卫星地面接收站投入使用;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开工11万平方米;县卫健局与北京燕化医院达成对口帮扶合作协议,县医院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与北京航空总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大大提高了我县医疗技术水平。

(五)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为45.26%;优良天数245天,比2015年增加了117天。严格落实河长制,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与管控,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总干线道路桥标志规范化建设,拒马河大沙地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体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污染地块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606亩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完成93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火护林、营林抚育工程,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县域全覆盖,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高效务实推进“1+5”专项和6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利剑行动”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违法违规建设、违法采矿采砂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整改取得重大进展。

(六)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五年来,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2个,完成投资157.85亿元。北京双环之星减速机及轴承生产、现代农装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等超十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国际花卉产业园、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中南高科涞水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完成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区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通讯及有线电视等市政管线均已入区,南区道路、管网、供电设施已部分建设完成,北区核心起步区已完成部分道路和管网工程。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属院所、北京联东U谷、大唐融合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沿领军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对接洽谈;举办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项目专题招商会,已有2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推动保定“双千工程”落地实施,聘请10位发展战略高级顾问,丰富招商智囊和资源。

(七)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立足全县城建发展蓝图,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城区路网、供热供气、老城区雨污分流、滨河公园二期和聚秀公园升级改造、保障性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公厕建设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104.9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及配水管网建成投用,集中供热建成区实现全覆盖,燃气普及率达到9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42平方米,聚秀公园被评定为三星级公园,滨河公园被评定为四星级公园;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文明县城,启动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区主要公共空间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提升工程,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城乡建设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八)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文化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共有231处文物点、40项非遗名录项目。旅游景区质量不断升级,野三坡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门票收入5.7亿元,实现社会效益100亿元;完成百里峡、白草畔、龙门天关、鱼谷洞提质升级工程,新建、改扩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54座,设置8个游客服务中心;成功承办了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议”“保定首届京西百渡徒步大会”等活动;举办了野三坡开山节、丰收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国际民歌民乐艺术节、经济论坛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成功入围“2018中国品牌旅游景区TOP20”榜单,提高了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民生事业务实推进。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把保基本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民生累计支出107亿元,支出比例稳定在一般公共预算的83%以上,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事大事。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五年来共投资3.2亿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86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所;补充各学段教师1509名,优化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县实验中学、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完成前期工作,启动实施一批农村学校改造提升项目;高标准通过了省政府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成功承办全市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疫情防控实现了“零输入、零扩散、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标;“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县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全面完成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中医药特色示范村卫生室”55所。就业保障体制不断健全,实施了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277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83人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9%,发放率100%。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了档案馆,现馆藏纸质档案达到12.92万卷。安全稳定形势持续稳固,扫黑除恶成效突出,累计打掉各类犯罪团伙8个,破获案件63起。

总的来看,过去五年是涞水脱贫摘帽,人民群众小康梦成为现实的五年;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结构动力持续改善的五年;是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好转,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的五年。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保定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png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六个新趋势:一是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二是最终需求带动新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三是绿色发展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四是全球经济高债务低利率低增长的态势日益凸显;五是国际经济大循环调整加快日益凸显;六是非经济因素对开放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将涞水置于“两个大局”去考虑,置于京津冀协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雄安新区建设、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中审视,涞水拥有多方面的机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机遇

一是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新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同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我国人口大国的优势凸显,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拉开序幕,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近年来,雄安新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以及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带来的辐射带动机遇,为我县深度融入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涞水位于京畿,拱卫首都,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使涞水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按照市委提出的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依托雄安新区和大兴国际机场,涞水可借势借力,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中的新增长极及京雄保一体化发展中的协同示范区,进一步提高县域综合经济实力。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县仍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区位优势发挥和利用不充分,产业承载平台支撑力不足,开发区能级水平有待提升。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制造业对县域经济支撑能力不强,财源型项目较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依法治县工作还需加强。四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县域经济潜力仍需进一步发掘。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亟需深入挖掘,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机制尚不完善。若要根本性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县在“十四五”期间把握重大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时,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县“十四五”时期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持常态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任重道远。

综上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把握好新时代的发展机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执行省市战略方针,立足全县发展实际,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与时俱进、调整思路、明确方向、凝神聚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强势开局、增比进位、创新突破、实干争先,努力向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目标迈进。

第三节  

根据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展望2035年,我县将与省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全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涞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县委“11458”总体要求,打造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推动涞水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专栏2  “11458”总体要求

明确一个总目标:打造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唱响一个主旋律: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担当作为、跨越赶超。

实现四个突破:突出改革强县,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实现突破;突出创新强县,在培育发展动能上实现突破;突出项目强县,在加强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突出人才强县,在培育战略资源上实现突破。

强化五个定位:建设京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信息数据智慧服务基地,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京雄保生态涵养支撑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打造“八个涞水”:打造实力涞水,县域经济进一步提升;打造开放涞水,营商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打造美丽涞水,生态治理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幸福涞水,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打造文化涞水,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打造法治涞水,依法治县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平安涞水,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提升;打造清廉涞水,管党治党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融入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以涞水之稳拱卫首都安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协同发展。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大力服务支撑雄安新区建设,全力推动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对接合作,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我县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发挥区位优势,切实担负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双重责任,打造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具体明确出五大定位:建设京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信息数据智慧服务基地、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京雄保生态涵养支撑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到“十四五”末,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居于全市中等偏上水平,县域综合实力跻身全市第一方阵,位次大幅前移;培育形成一批低碳、循环、高端、绿色的优势产业,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京津冀协同创新纵深推进,“雄安质量”引领效应显著。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改革增动力获得标志性成果,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市场主体更具活力,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全方位开放步伐加快,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开发区能级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推进经济开发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对接京津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推进创新建设,与京津雄的协同创新迈上更高台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迸发。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治理效能获得新改善。依法治县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拱卫首都安全的钢铁长城更加牢固可靠。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png

第三章 建设创新型涞水,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深刻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第一节 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扎实推进“创新涞水”建设,利用区位和空间优势,对接创新源头,规划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和转化基地,引进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跨越赶超发展。

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以雄安新区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引进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和转化基地,依托经济开发区设立孵化基地,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接受雄安新区的辐射,推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一体化,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联合组建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制造等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强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助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技术成果与工商资本有效衔接,带动我县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发挥经济开发区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的平台作用,依托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以及与在涞的军工集团合作,谋划一批军转民项目,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建立协同创新模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设立“院士周末工作坊”“政府+智库”合作等方式,建设科技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助力政府解决产业、政策和前瞻研究等共性技术问题,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深入融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支持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推进产权保护、要素市场化等关键环节的建设,形成推动协同创新的政策合力。

第二节 

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着力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力争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建立一批研发机构、企业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度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作用。催生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性的创新研发联盟,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攻关,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发挥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在军民融合研发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发挥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在关键零部件和充电设施领域方面的领军作用,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作用。落实国家支持民营经济政策措施,持续加大“个转企、小升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创新。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第三节 

坚持海纳百川、广进人才,大力拓宽人才引进通道,优化改善引才用才环境,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来我县创业就业,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汇聚多层次人才。招才引智,实施“引凤还巢”人才强县工程,发挥“涞水县发展战略高级顾问”名人效应,落实“人才十条”等引才激励政策。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广设立院士工作坊、周末工程师等弹性工作岗位,积极探索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支持龙头企业创办企业大学,推动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培养工匠型人才,协调促进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技术工人培训,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等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深化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改革,适当向基层一线或艰苦行业的人才倾斜。

第四节 

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整合财政科研投入,支持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支持军民两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创新成果双向转化应用。

积极融入新一轮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合作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探索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打造创新发展共同体。强化创新政策对接协同,探索建立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共建石保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共同投入、利益共享的石保廊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专栏4  创新重大工程

1.协同创新示范工程:推动涞水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平台发展,大力推进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中南高科智能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和项目建设。

2.企业技术提升工程:鼓励北京公交、中电科等龙头企业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组建研发创新联盟等。制定出台《涞水县关于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至2025年,力争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3.高水平人才汇聚工程:实施“引凤还巢”人才强县工程,落实“人才十条”等引才激励政策。设立“院士周末工作坊”“政府+智库”合作等引才引智平台。

4.军民融合工程:依托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集团建立的合作关系,以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航天高端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基础,积极谋划民品项目,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府从研发资助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推行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估的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和维权服务,构建快速反应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消除制约科技资源和成果创造、流动、利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我县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和研发机构的积极性和潜力。

第四章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融入京雄保一体化新格局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依托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功能布局,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坚持协调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大战略、大格局,着力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的新增长极、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第一节 

以服务首都、联动雄安为主线,主动接受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及其子园辐射带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中,融入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

制定经济开发区能级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实现一年一变化、五年大变样。引进战略合作者,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以PPP模式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启动实施园区市政路网、雨水管网、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智造园区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完成市政水电路气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积极谋划涞水县经济开发区北区经涿州市至大兴机场的快速通道,不断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适应市场化要求,深化园区改革,进一步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创新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一支懂产业政策、懂市场运作、懂项目管理的专业团队。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及承载能力的提升,增强融入协同发展的能力,推进以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依托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十四五”期间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吸引更多的京津汽车相关企业入驻涞水;依托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以及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中南高科智能科技产业园平台作用,形成完备的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产业体系,吸引京津高端信息产业入驻涞水。

专栏5  园区能级提升项目

经济开发区智造园区及市政公用实施项目:包括开发区南区市政路网工程、开发区南区雨水出区工程、开发区北区市政路网建设工程、开发区北区核心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发区北区北部市政路网建设工程、涞水智造园区孵化器项目、开发区北区地表水厂项目。

第二节 深度推进重点领域协同

利用我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区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协调联动作用,依托产业项目,积极寻求嵌入点,重点加强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方面共建发展,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实现交通协同发展。谋划建设环北京城际铁路涿州至野三坡段,衔接京石城际、廊涿城际,服务于京津冀都市圈商务、通勤城际客流及野三坡地区旅游客流。规划房山至涿州轻轨延伸至涞水,连接北京市区与房山长阳、良乡地区,加强与北京的便捷联系。预留京昆廊道,规划涞水北—长沟段轨道交通。配合做好涞源-易县-涞水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争取列入国家、省相关规划。谋划G95(张涿高速)虎过庄出口及连接线、西太路互通工程建设。谋划与北京相接国省干道路工程提升,达到同等级、同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县路网与北京互联互通。建成国道G112涞水县绕城工程,推进省道S230张坊至德州公路涞水县城段绕城工程前期方案研究,推动野三坡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专栏6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谋划建设环北京城际铁路涿州至野三坡段;

2.规划房山至涿州轻轨延伸至涞水;

3.配合做好涞源-易县-涞水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

4.谋划推进G95(张涿高速)虎过庄出口及连接线建设,谋划娄村镇“五大庄”文玩核桃产业基地与野三坡景区互联互通,连接釜山等丘陵风景名胜景点;

5.建成国道G112涞水县绕城工程;

6.加快推进省道S230张坊至德州公路涞水县城段绕城工程前期方案研究;

7.推动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拟谋划选址野三坡景区内建设二类通用机场;

8.张诼高速公路新增西太路互通工程项目。

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将产业融合作为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核心任务,在服务首都、联动雄安中培育新动能。建立完善投资政策信息库,精准对接产业转移项目,依托涞水优势和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数据、高端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及康养产业,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我县主导产业链配套发展项目与北京对接。

促进生态协同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一体化的生态廊道,融入京雄保生态建设一体化体系。全力推进控煤、抑尘、禁烧、减排、散乱污企业治理、农村环境整治、非法矿山开采治理、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加大拒马河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提高涞水的生态涵养能力,建设京雄保生态涵养支撑区。

第三节 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优质承载地

做强硬支撑,打造软环境,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北京产业的转移,延伸延长产业链,培育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同时重点引进首都疏解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托“一城两区”(县城和涞水经济开发区、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建设非首都功能承载平台,坚持有序承接,实现集约发展,打造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县域功能发展、承接聚集高端要素的重点区域。

以县城为载体,加快完善商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生产生活品质,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县城功能区。

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集中承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功能,依托整车优势,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依托电子信息优势,建立健全电子信息产业链,依托花卉市场,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产业链,打造综合服务区。

以野三坡风景名胜区为载体,立足生态保护和涵养要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延伸发展山林康养、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会议会展等功能,推动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

第四节 打造京雄保协同示范区

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服务首都、联动雄安为主线,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质承载地、雄安新区配套服务区,打造京雄保一体化发展中的协同示范区。

强化主导产业链对接。聚焦信息数据、高端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及康养产业,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对接北京符合我县产业定位的主导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向高端化迈进。

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围绕雄安新区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需求,加快与雄安新区在建材领域的合作。积极对接和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提供保障。

发展壮大有机食品产业。紧盯北京居民的“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跟进北京和雄安新区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都市农业,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发展高水平技术改造,促进涞水优质绿色农副产品品牌发展壮大。

深化与北京公共服务领域“手牵手”。抓住完善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的机遇,以推动与北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方向,对标北京公共服务标准,让人民群众共享均衡化优质服务。大力实施“五个一”行动,对接一家央企或京企,对接北京一所科研机构、一所基础教育学校、一家三级医院、培育一家上市公司,积极承接引进公共服务设施优质资源,通过托管、合作、联营等形式,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水平。

第五节 推进机制体制协同

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政策分享、生态补偿、标准互认等机制,在环保、城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实现统一标准。深化落实跨行政区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跨区域人才流动、就医结算、养老保险转移等政策。强化协同机构职能,加强与北京互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扩大干部跨区域交流。

率先启动与京津一体化发展试点建设。对标京津等城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政策、标准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梳理对比,找出弱点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革方案,在规划编制、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建立联动机制。

第五章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涞水的功能定位,集中全县优势力量和资源要素,提升涞水综合能力,加速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扩规增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信息数据、高端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及康养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结合涞水产业基础、资源环境等诸多自身条件,综合确定发展培育电子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产业。依据涞水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结合雄安新区信息产业需求,以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依托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涞水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顺应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借力雄安技术的创新突破,抓住全球信息技术代际跃迁机遇,积极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能够占据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新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网络及终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感知与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数字创意、高端软件、消费电子等产业,形成富有特色、与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发展配套互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信息服务基地,真正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涞水调结构、转方式、增动能的重要突破口。

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北汽福田欧辉整车生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企业,建设京津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力争建设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整车制造与体验、技术实验与检测中心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研究与产业发展基地,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自主创新体系。

突破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紧紧抓住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雄保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京津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依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积极承接京津国防和装备工业,加强战略合作,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民品项目,集聚国防创新资源,培育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推动原有中迈机电、现代农装等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挥规模、品牌和销售网络优势,积极引进新项目和骨干企业,承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及东南沿海企业向北京周边地区转移,同时为京津地区大企业进行配套加工,着力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液压机械等高端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争取在农业机械装备等重点领域形成较高的研发制造能力。

力争新材料产业取得重大突破。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的新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保定顺天新材料,加快技术升级与改造,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培育提升碳化硅、碳纤维、石墨烯等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新材料,加快发展石墨烯、高纯石墨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技术、市场和竞争优势,力争在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扩规增效

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大传统民营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度,支持红木家具、铜火锅、景泰蓝、玻璃器皿等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推动涞水传统企业提质扩规增效。

推进绿色建材产业技改升级。优化整合建材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建立绿色建材循环产业园。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市场需求,加速推进传统建材行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引进和实施一批新型绿色建材项目。以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为重点,着力把我县打造成北方重要的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聚焦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领域,加强与中铁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金隅集团合作,推进传统建材行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促进红木家具产业提质增效。涞水是中国京作古典家具发祥地,红木家具制作传承已有300多年历史,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突出。依托百年工艺传承和“中国京作古典家具发祥地”“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产业基地”金字招牌,着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筹办全国家具行业技能大赛,促进家具设计、家具制造、物流配送、展示销售等业态集聚,培育壮大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涞水县京作古典家具艺术小镇建设。

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约发展。在开发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通过设置特色产业展示大厅、特色企业入驻园区等方式,实现县域特色产业集约发展,突破铜火锅、景泰蓝、红木家具等县域特色产业规模偏小、发展模式单一、品牌效应不充分等发展瓶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的深度融合

依据涞水产业特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涞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依托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中南高科智能科技产业园,加快发展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5G、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结合,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催生涞水新业态。

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借助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托管、农业植保、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强化农村电商配送渠道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企业数字化、产品智能化、车间自动化,依托北京公交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引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推进涞水数字化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建设,打造电子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智能化产业集群。

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挖掘区域资源禀赋的经济价值、区域价值、战略价值,提高区域现代产业竞争力,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工业、带动生态农业,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教育、健康医疗、休闲养老、国际旅游、移动5G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创造新的业态模式,促进生活服务业智能化发展,力争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走在全市前列。

第四节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全面提升我县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淘汰落后低端产能,促进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

推进产业强基工程。围绕电子信息服务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相关企业核心基础零件、关键材料和先进技术等为重点,集合要素吸引周边企业补充我县产业链供应链,夯实我县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根基。

大力推进稳链强链。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产业链、畅通供应链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信息数据、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文化旅游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第六章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坚持以融合提价值、以创新增动力、以聚集强势能、以开放拓空间,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第一节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以太行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借助野三坡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品牌影响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度融入太行山区域旅游中,积极打造国际旅游论坛,提升涞水旅游品质,将涞水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积极展开与京津对接,融入河北“百里画廊”风景道。借势太行山跨区域旅游产业聚集区和旅游风景道建设,深度推动京涞旅游一体化,打造资源共享、区域游览一体化的新格局,将涞水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抓住《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实施带来的机遇,积极谋划将涞水县城打造成太行山旅游门户,以环太行山旅游风景道及跨区域旅游风景廊道建设为核心,实现太行山旅游业一体化、网络化发展。发掘京赞路沿线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并重,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和乡村旅游。将野三坡建设成为生态完整、景观独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具有国际吸引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推进全域旅游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提档升级旅游产品,集群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旅游点——旅游廊——旅游场域”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构建“1+2+3”涞水全域旅游体系,初步形成“一核、两带、三大片区”大旅游格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形成“大景区”“大田园”“大绿道”的全域休闲旅游景象。积极发展以自然山水、民俗古村为特色的山水观光、休闲娱乐、会议赛事等复合型功能旅游产品,通过节庆活动营销、伶伦古乐文化产业业态的导入,打造“风情涞水”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达到做活区域旅游的目的。持续推动“文旅+”旅游形式的发展,推动“文旅+体育”,积极承办国家省市级大型体育赛事,全力打造“东太行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目的地”;推动“文旅+康养”,加快开发高端医疗、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深入挖掘历史人文、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打造冲之古镇文化弘扬区,依托山南红色旅游在山南村及周边建设“平西抗战 红色涞水”旅游度假区,依托天鹅湖景区、清怡贤亲王陵寝、伶山宗教文化、釜山皇帝文化郊野公园等,打造京赞线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带。

专栏7 “1+2+3”大旅游格局

1.“一核”:野三坡综合服务体,服务于京津冀、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旅游服务接待基地。

2.“两带”:拒马河生态休闲旅游带,打造配套服务,旅游观光、休闲乐

为一体的国际休闲水岸;京赞线文化休闲旅游带,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展示涞水文化。

3.“三大片区”:野三坡片区,资源为核、乡镇为本,打造野三坡旅游经济组团;中部文化片区,文旅互动、农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区;中心城片区,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均衡发力,特色小镇支撑。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引进、有序推动高品质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进一步完善景区运营机制体制。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不断净化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重点推进旅游服务网的建设,聚力提升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产品的质量,重点提升高端民宿、金牌农家乐服务质量,邀请省市业内专家,开展“一对一”驻店指导,提品质、上水平;打造智慧旅游网,推进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安防等旅游智能信息化水平,不断丰富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强化网上预约、错峰限流的技术支撑,完成智慧景区建设。

打造国际旅游论坛。借助区位和环境优势,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接待能力。邀请国内外高层次旅游专家学者和名人,聚集旅游界的高端智慧,形成世界旅游业的头脑风暴,对接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活动,力争形成国际会议的永久会址,扩大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向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迈进。

第二节 康养基地

打造康养主题特色小镇。瞄准京津冀生命健康消费新空间,在环北京和雄安的周边地区布局建设若干个配套完善的康养主题特色小镇,推进一批以养老、度假、疗养为主题的特色城市综合体建设,把涞水打造成京雄保康养旅游休闲基地。以自然生态景点打造为核心,依托百里峡、龙门天关、天鹅湖、白草畔、拒马河等资源,配合相应的旅游零售、旅游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配套项目服务,形成组合型度假产品,满足中高端旅游市场需求。推出一系列特色的康养产品和服务,将传统的休闲度假型民宿,提升为修身养性的主题式康养型民宿。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打造统一定价、统一包装、统一运营具有涞水特色的康养主题民宿。

建立高品质养老产业聚集区。瞄准京津养老市场,推动医养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养老产业、度假养生产业、康复产业、远程医疗产业,以涞水“医、教、研、养、康、游”六大主题为主线,在涞水丘陵区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的高品质养老机构,打造康养产业和知名品牌,构建具有涞水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综合运用医疗与健康管理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提升医疗、康复、养老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节 打造京南商贸物流基地

加快商贸物流转型升级,提升我县商贸物流枢纽服务功能,加速融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物流市场转移,融入“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面向京雄保市场的冷链物流设施,对接雄安新区智慧物流,延长物流产业链条,推动我县商贸物流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信息发布等高端物流服务,培育壮大一批现代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和物流服务集成商。

依托国际花卉产业园,带动发展商贸物流、商务会展,打造京南商贸物流基地。补充国内冷链设施建设的短板工程。建设仓储物流中心,通过信息化、系统化、标准化建设,实现花卉仓储、物流配送过程多式联运,为花卉市场提*业链配套服务,使花卉高效运输得到保驾护航。依托南洋新零售商用机器人总部基地建设集研发、采购、销售、贸易结算、展示中心、售后服务、仓储配送及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供应链产业园。

第四节 

推动“引金入涞”工程,承接京津金融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支持京津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种基金等金融机构来涞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服务网点。以金融服务业态集聚为抓手,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加快构建支持我县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系统。实施“金融下乡”工程,消除金融服务盲区,健全县乡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服务新业态中的发展应用。积极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和业态,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商业保险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和机构建设。建立产融联动机制,聚合各类金融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推动金融企业提质升级,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专栏8  现代服务业

1.现代旅游:

“平西抗战—红色涞水”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山南村遗址和基础设施、高端民宿项目、桑园涧自驾车露营地、旅游周边服务设施、体验长征路、平西抗战纪念馆、红色培训中心。

荣盛康旅野三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野三坡打造成全域旅游龙头标杆,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高品质服务。

京南合栖谷旅游度假区:谋划在娄村镇虎过庄、南安庄、西安庄、长安庄、太平庄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康养项目:谋划实施华信医疗健康生态产业基地、涞水县宏博园康养项目、翔海京南康养项目。

3.商贸物流基地:

国际花卉产业园:主要建设国际花卉贸易中心、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展览展示交易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分拣、分级、加工中心,结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科普研发总部基地等。

南洋新零售商用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项目由两大板块六大功能区构成。两大板块:一是智能配送服务机器人的展示、销售、售后服务板块。二是民用物资贸易、仓储配送板块。六大功能区: 一是商用机器人研发中心、使用场景研发中心、用户培训基地。二是商用机器人交付基地。三是新零售仓储配货中心。四是配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五是采购销售及贸易结算中心。六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

4.文化项目建设:

黄帝文化产业园:在娄村镇北至车厂南山、东至首都环线、南至省道 232、西至龙宫山。谋划实施生态历史体验区和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重点项目。 

京南科技与文化共享基地:涞水县城东北部,谋划以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导的科创基地。

祖冲之纪念馆:主要建设祖冲之纪念馆及配套设施。

第七章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构筑城乡空间新格局

围绕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中的新增长极,综合考虑环京与地貌特征,构筑“一廊三区三平台”的空间结构。“一廊”:拒马河生态廊,构建拒马河生态绿廊,加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发展生态休闲廊道。“三区”:三个地貌区域,平原综合服务区(以打造高端产业区和高品质生活区为目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丘陵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区(凸显绿水青山,彰显文化底蕴,全面打造历史文化和旅游休闲中心)、山区生态涵养和保育区(注重生态保育,构建山水生态屏障,发展国际旅游和精品旅游)。“三平台”:三个功能承接平台,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北区和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县域功能发展、承接聚集高端要素的重点区域)。

专栏9  国土区空间结构

1.“一廊”拒马河生态廊,构建拒马河生态绿廊,加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发展生态休闲廊道。

2.“三区”三个地貌区域,平原综合服务区、丘陵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

区、山区生态涵养和保育区,打造高端产业区和高品质生活区、历史文化和旅游休闲中心、发展国际旅游和精品旅游。

3.“三平台”三个功能承载平台,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北区和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县域功能发展、承接聚集高端要素。

 图片1.png

第二节 提升城市品质 推动协调发展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城市建设,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紧盯群众关注点,实施一批民心工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提升新型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县城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医保服等公共设施建设,尤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风险,下大力清理规范房地产遗留问题,及时化解,动态监管,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统筹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道G112涞水县绕城工程,谋划我县与北京及周边市县国省干道提升工程,提高县域交通运输质量,完善县域路网体系,提高我县要素和周边区域互联互通。加强涞水重点项目所在地区电力装备水平,新建220KV涞水北变电站、110KV公交变电站、110KV电科院变电站,为项目建设提供电力支持。加强集约化供水体系建设,健全城乡供水新格局。推进陕京天然气管道外迁、“京石邯”输气管道复线工程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城市级—社区级—组团级”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依托县城西部新区建设提升消费休闲娱乐城市综合体,为人才引进与汇集创造良好环境。

优化城镇结构体系。优化城市发展能级,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实力。做大城区规模,拉开城市框架,着力打造“一城两区”,逐步推进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建设,合理拓展发展空间。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面做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确保全县土地征收合法有序开展。积极培育特色小镇,高水平打造重点乡镇,推进撤乡设镇、撤镇设街道。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县城+城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生态宜居、承载力强、集约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做大做优中心城区。以建设“山水映城,诗画涞水”的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为目标,构建“一廊、三区、多组团”的城区结构,建设组团式发展格局。培育特色小镇。实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优、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带动乡村城镇化进程,依托国际花卉产业园积极打造花卉小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乡一亮点”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专栏10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1.“一廊”:拒马河生态廊。

2.“三区”:老城更新区(整体进行功能更新、面貌提升,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增加楼宇经济等业态)、城市新区(以一刻钟服务圈配备设施,增加旅游服务类设施提升)、城市工业区(新兴产业集中区)。

3.“多组团”:内部多功能组团融合发展。


专栏11  特色小镇

1.涞水县四季童话小镇:定位为文化旅游小镇,依托童话主题乐园,建设四级山地及冰雪运动基地、童话酒店、客栈、梦幻风情街、四季圣诞小镇、拒马坊等多业态的开发项目。

2.荣盛阿卡康养小镇:打造养生度假区、建设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中心生态公园、水系景观等服务设施。

3.京作古典家具艺术小镇:定位为专业小镇、国际化古典家具之都,依托京作古典家具产业,打造集文化体验、生产加工、研发休闲于一体的家具艺术小镇。

4.涞水国际花卉产业园(小镇)重点打造四个子项目:一是涞水国际花卉之都、二是涞水国际花卉冷链产业园、三是涞水国际花卉产业创新园、四是涞水国际花卉港。

  提升城市风貌实施县城空间优化工程,加强城市设计,丰富城市天际线,严格管控建筑高度和县城段拒马河沿岸的景观风貌,构建“望山看水”眺望系统及多样化的滨水空间,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城市地标,集中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和文化底蕴。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聚焦扩容提质,统筹推进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森林城创建,促进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节点城市。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在管理上精细高效,在执法上严格有力,切实提高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护水平。科学编制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推进全县土地征收合法有序开展。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老旧管网、城中村改造力度。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互联网+,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推动小微型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推动新基建与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新经济,探索新基建在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服务“四新”联动发展的智慧城市。

第三节 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积极引导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便捷落户。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优先解决已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落户问题,有序引导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户。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吸引社会资本“下乡”,围绕休闲旅游、现代种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电商消费等乡村重点发展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实施新时代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创业工程,积极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优质企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到乡村、造福乡村。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六个帮扶”工程,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统筹配置乡村师资,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待遇、职称评聘等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研究推动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工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热力、燃气等能源供给布局。构建多元化的电力保障体系,完善县域内电网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剩余103个村庄电网改造提升,最大限度开展村级电网补强改造。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90%以上。支持建设县级快递电商产业园,支持快递公共服务站、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站和标准化营业网点建设,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推进网络化的配送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居民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巩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加快农村公共区域、城乡结合部视频监控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监控网络覆盖率、完好率和联网率。明确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将公益性基础设施管控与运行投入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第八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积极发展都市、科技、绿色、智慧、品牌、质量农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等措施。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12万亩。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突出抓好种源安全,落实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积极参与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增强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重点打造规模种植示范区,提升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万吨以上。

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构建“四区”(平原区、丘陵区、西部山区、邻京山区)农业空间格局,保障农业空间提质增效。以生态、水资源约束为导向,着重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构建四个农业功能区,加强京雄保农产品供应。平原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区,涉及涞水镇、义安镇、明义镇、胡家庄乡、王村镇、永阳镇、东文山乡7个乡镇,重点发展食用菌、萝卜等优质特色新品种,建设以设施农业、露地蔬菜认领、智慧农业、节水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以义安镇、胡家庄乡、明义镇为主要载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条。丘陵区——京西南特色农业发展区,涉及娄村镇、石亭镇、一渡镇3个乡镇,以休闲农业、新型城镇、养生度假等为主,做强麻核桃种植加工产业,提升涞水文玩核桃品牌价值,推动花卉种植、加工产业发展。西部山区——太行山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区,涉及赵各庄镇、龙门乡、其中口乡3个乡镇,主要围绕太行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和沟域经济,重新整合资源要素,以中药材、林果业等为主,积极发展精品药材、苹果、板栗等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业,通过大力开展园区建设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邻京山区——野三坡农业旅游发展区,涉及三坡镇、九龙镇2个乡镇,借助野三坡旅游资源,把村庄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村,把区域农业转变为具有现代农业内涵的观光农业,以中药材种植、农家游、采摘、观光农业等为主,实现农业观光体验与国际旅游的深度融合。

图片2.png 

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面落实“一减四增”,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设施蔬菜、优质林果、中药材、畜禽、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镇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到2025年,力争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果蔬产业,建设以赵各庄镇、娄村镇、其中口乡为主的三优富士苹果规模种植基地,以涞水镇、胡家庄乡、明义镇、娄村镇为主的设施蔬菜规模种植基地,以一渡镇、娄村镇、永阳镇为主的串枝红杏规模种植基地,到2025年,优势区域内力争实现设施蔬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中药材产业,建设以三坡镇、明义镇、赵各庄镇为主的中药材规模种植示范区,到2025年,优势区域内力争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

畜禽产业,建设以九龙镇、赵各庄镇、明义镇、永阳镇、石亭镇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以胡家庄乡、娄村镇、石亭镇、永阳镇为主的肉鸡养殖基地,以娄村镇、东文山乡、一渡镇、石亭镇、义安镇、王村镇、胡家庄乡为主的肉羊养殖基地,到2025年,优势区域内力争实现存(出)栏量425万只(头)。    

专栏12  农业产业布局

1.平原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区:重点发展食用菌、萝卜等优质特色新品种。

2.丘陵区——京西南特色农业发展区:以休闲农业、新型城镇、养生度假等为主。

3.西部山区——太行山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区:以中药材、林果业等为主。

4.邻京山区——野三坡农业旅游发展区:以中药材种植、农家游、采摘、观光农业等为主。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瞄准京津冀城市群高端化、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培育建设一批优质粮油、设施果蔬等供应基地,积极布局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主题民宿、科普教育、示范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精品农业园区,打造一批中央厨房加工企业,发展一批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圈、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圈和农业生态涵养圈,形成带、区、线结合,多节点支撑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

推进科技农业发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化政企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联合攻关,推进农业良种选育开发,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养殖节水减排与粪污综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绿色防控等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破解阻碍全县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加强关键适用技术集成示范,到2025年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100%。强化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实现全县农村技术培训全覆盖。创建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强化新技术推广与培训,采取集成创新、典型示范、技术培训、观摩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手段,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到2025年全县示范推进实用技术力争达到10项以上,力争建立各类示范点5个,科技入户率达到100%。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推进设施农业和数字农业的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开源保水等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到2025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持在0.73以上。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提档升级;做好农业生产用能改造,到2025年力争改造完成全部养殖场。加大水产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拒马河河道不受污染;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基本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新增无害化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8个。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遥感监测等设备在果树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的应用。健全农业信息检测预警体系,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模式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完善部门监管、企业管理平台,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初步实现数据整合、交换和共享。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果蔬大棚生产及粮油示范生产基地等实施精准化作业,促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抓好“三农”信息建设,设立“三农”服务热线、农技推广云平台等,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指导,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搭建宣传推介平台,提高涞水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发展壮大涞水麻核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把“京涞派”等品牌打造升级成为国内知名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取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绿色有机认证企业力争达到10个,形成一批在京津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品牌。

推进质量农业发展。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抓好国家级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推动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监测体系,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追溯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畜禽发病率力争下降到6%以下。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

第三节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休闲、生态、文化、教育、体验等功能,推进农业与文教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新格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协会”四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到202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率力争达到92%,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力争达到2个,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力争达到10家。

第四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乡一亮点”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塑造涞水美丽乡村建设品牌。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住房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宜居型示范农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城乡一体的公路网支撑体系,加强旅游景区与主城区、城镇之间的高效交通联系,“十四五”期间重点谋划娄紫路、涿娄路、永阳路二期、三坡旅游路、白草畔旅游路等项目,改造提升王义路、京赞线—宋各庄村路、东文山乡昌盛大道。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探索农村改厕技术路线模式,逐年提高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比例,初步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农村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探索“两桶一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建立乡镇转运站,逐渐在全县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建设,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基本普及,村庄风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实现全覆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确保政策连续性。深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实施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职业培训、防贫保障等帮扶措施。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持续予以倾斜,完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机制,组织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进脱贫村和落后村均衡发展。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

第五节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支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农村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重点种植村、养殖村,鼓励引导新建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市场、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400家以上。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采取入股等多种方式规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比重力争达到80%以上。

创建农业营销模式。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网络信息平台+产品批发市场”的立体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产前签订单,产中推技术,产后抓营销”的生产组织模式,大力发展产品配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产销直挂等现代物流营销方式,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大型展会,构建起运行高效的营销网络。建立农产品信息预警机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供求信息的传递沟通,引导企业和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第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中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涞水。

第一节 

深入实施流域治理、山体修复、矿山综合治理系列重点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生态安全新格局。强化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一带、一廊、多园”的绿色空间体系,全面推动生态涞水建设。以西部山区为核心建立生态涵养带,与北京、易县、涞源共同构筑华北生态屏障,与北京共同构建拒马河环首都公园。沿拒马河建设生态绿廊,保障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功能;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控。依托生态资源发展山区保育区、农田生态区、公园景观区等,构建多园结构。实施生态多样性保护工程,探索符合县域生态特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专栏13  绿色空间体系

1.一带——西部山区生态涵养带。

2.一廊——拒马河生态廊道。

3.多园——多个生态片区。

加强水体生态保护和治理。推进拒马河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全面保护、自然修复与系统治理相结合的思路,严格落实《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工程治水。加强河流两岸的环境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着力增引外调水源,持续推进农业节水、江水置换、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持续回补地下水。继续推进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大力开展河湖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河道联合执法机制,细化河湖长职责。

着力加强国土绿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园林县城,坚持标本兼治,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落实林长制,结合拒马河综合整治,在沿河两侧打造绿廊,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家园。积极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级森林城市,完成好太行山生态修复与保护任务,持续扩大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涞水贡献。扎实推进矿山治理与修复,加大封山禁牧、森林防火力度,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完成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建设任务,持续推进“绿满太行”行动。到2025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较“十三五”末力争提高3.3个百分点。

第二节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大气、水、土壤三个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构筑拱卫首都和雄安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实施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控制,将散煤污染治理、扬尘管控、机动车污染治理、秸秆垃圾禁烧、烟花爆竹禁燃、重污染天气应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化、常态化,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建立农村清洁取暖长效机制,严禁露天焚烧秸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稳步改善空气质量。强化网格化管理和科技化管控,完善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治理机制,持续改善大气质量。

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以拒马河流域为重点,强化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协同推进,科学有序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发挥河长制作用,进一步推进截污纳管、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重点工作。全力抓好重点环保项目,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确保出厂水质持续达标。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努力推进建制镇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平。

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污染管控长效机制,构建土壤环境污染综合防控体系。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属地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面加强未利用地土壤环境监管,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污染防控,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利用和处理处置等违法行为。全面推行农用地分类管控,加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成效,严防耕地土壤污染。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收转运网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建设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型企业,完善危险废物监管源清单,强化医疗废物处置监管,提升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制度。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坚持依法铁腕治污,以乡村、社区、企业为单位,自下而上排查污染源,建立清单台账,认真整改;深化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改革,整合生态环境执法职能,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第三节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赢。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构建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积极谋划制氢、储氢、用氢试点项目,积极开展氢能燃料在公交、环卫、物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落实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培育一批绿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提高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发展环保产业,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综合发展,推进环保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大力发展环境服务综合体。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践行绿色生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绿色消费、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推动全县逐步形成自然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优化交通能源结构,着眼新能源,加快布局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车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规,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稳妥推进水价改革,落实阶梯水价等调控政策,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构建废旧物资和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第十章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省市谋划确定的民心工程有效衔接,每年征集确定一批为民实事,紧盯目标任务,倒排工期进度,确保承诺践诺。

第一节 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涞水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加快建设文化强县。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行省级文明县城常态化创建,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心力量,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传承和发展涞水文化。深度整合挖掘、高效利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整合利用红色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发展革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脱贫攻坚文化,全面提升旅游扶贫特色景区、特色小镇、特色村庄等项目品质,传承发展与时俱进、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对文艺精品、名家名人、知名文化企业的培育。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加大实施和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剧场”等覆盖全县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涞水人民对涞水文化的传播度和自豪感。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化促繁荣,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音乐等业态组合,谋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以文化街区、主题公园、文旅综合体等为载体,做精做优文化产品,做大做强文化领军企业。推动以麻核桃、景泰蓝、玻璃器皿为龙头的文旅工艺品的发展,创建涞水麻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推进电视剧《祖冲之》的文艺创作,提升“印象野三坡”等演艺作品品质。

第二节 发展现代化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现代化教育进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提高,职业教育抓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导向,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强城乡公办园建设、培育高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5所,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扩大义务教育供给,着力实施县城学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校舍安全保障等重点项目,加快第三小学、第五中学等县城学校建设,推进农村薄弱学校升级改造,改扩建24所农村学校,逐步消除城乡差异、校际差异。主动对接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校,与本地重点学校建立结对帮扶联系,采取“1530”模式开展培养培训。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形成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教育服务体系。到2025年,所有完全小学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数字校园。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开展省级示范高中和优秀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公平的高中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专栏14  “1530”模式

采取“1530”模式对本地校长、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即每1位名校长(校长导师)带领10位名师(教师导师),组成一支11人的微团队。校长导师负责培养帮扶县(市、区)的5名校长,10名教师导师每人负责培养3名教师,共30名骨干教师。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借助环京和毗邻雄安区位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和产业融合、教学和生产融合、知识和技能融合。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谋划县职教中心迁建项目。

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和平台建设,建立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为一体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加大特殊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推进融合教育发展,逐步扩大残疾人群体接受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涞水县学校建设和教师补充三年规划(2021-2023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继续实施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公开招考、优秀人才引进等途径有步骤的补充高素质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培训资金,拓宽培训资源,充分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利用京保优质资源引领涞水教师队伍发展。

第三节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健康涞水行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高水平推进全民健身。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京西南医院建设进程,实施县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工程。推进医共体建设,推行远程医疗,健全农村、社区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全科医生和村医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四医联动”改革成果,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预防处置能力,加快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救治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物资保障体系、组织指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实施体育设施优化工程,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完善乡村、街道、社区体育设施,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逐步形成“15分钟健身圈”。实施体育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野三坡半程马拉松系列赛品牌活动。

支持中医药发展。支持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医养结合工作,支持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与中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相结合。鼓励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产品,推广中医药技术,推广中医药适宜服务,增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培养老年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85%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具备中医服务能力。

第四节 推动高质量就业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要位置,盯住重点群体,优化就业结构,拓展就业渠道,多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

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坚持示范带动,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发挥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扩大就业空间。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护残疾人就业权益,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针对企业需求对未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劳动关系的研判和监测,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到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探索就业新模式。利用网络直播、线上教育等平台打造更具年轻化、潮流化和多元化的求职渠道。公共就业服务要将新职业纳入服务范围,建立覆盖灵活就业和新职业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留在我县就业。

第五节 

积极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机制,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高水平发展养老服务业,实现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建立完善“以集中供养、居家养老为主,医养、康养、旅养为辅”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大机构设施升级改造力度,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积极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发挥涞水生态气候、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重点为北京和雄安新区分流人口提供健康养老服务,打造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内外兼顾、满足不同需求的养老服务产业,打造与京津雄互补互利的养老服务集群。发掘市场潜力,激发行业协会作用,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完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加大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鼓励有相关专业特长的执业医师及专业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鼓励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医师依法在养老机构内开办个体诊所。支持营养、疾病预防、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人员在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开展相关专业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支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培训交流、实地指导等方式帮扶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六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全民参保成果,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社会福利和住房保障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展全民参保行动,推动各类用人单位和城乡居民依法参保、主动参保、持续参保,着力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对职工和适龄城乡居民全覆盖。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费专户的管理及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登记、待遇发放及各种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步伐,建立覆盖全员的、多层次的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长租房等新模式。

强化弱势群体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推进阳光低保工作。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全面落实阳光申请、阳光核查、阳光听证、阳光公示、阳光审批、阳光发放等“六个阳光”制度。做好城乡低保的提标扩幅工作。做好特困供养工作、切实抓好“救急难”工作、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提升孤儿养育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力度。

  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规范收养登记和婚姻登记管理,提高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水平,全面建立收养评估制度,推进收养评估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持续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服务保障等方面工作质量,做好英雄烈士保护管理工作,提升军地协同发展水平,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优化殡葬管理服务,提高惠民殡葬政策的覆盖面,以节地生态葬为重点,力争乡镇中心型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第七节 强化青年力量支撑

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涞战略和青年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践行党管青年原则,强化青年力量支撑。到2025年,我县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广大青年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深化青少年思想引导,培育时代新人。依托“青年大学

习”网上主题团课,结合青少年实际,构建面向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领域的教育引导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互联网与共青团深度融合。广泛利用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手段,鼓励基层团组织打造一批具有涞水特色、在网上叫得响、传得开的高质量网络品牌,积极践行网上青年群众路线,提升网上青年群众工作本领。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团干部+志愿者+社工”的工作体系,建设一支优势互补、充满活力、战斗力强的团干部队伍。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互联网行业等领域团建,努力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面。

聚焦新兴青年群体开展精准服务。深入落实“筑梦计划”,加强对自由职业者、网络作家、快递小哥、网约司机等新兴青年群体的团结凝聚,主动吸纳其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团属青年组织体系。

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补短板强弱项。抢抓雄安新区开放发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开放、包容性开放、区域协同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以创建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优化政府服务内容和方式,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市场法制化发展,着力破解我县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积极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把重大改革举措更有效地转化为实现我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建设创新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定制专门的服务政策包,努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创新便民举措,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等改革措施落地,推进实行“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多测合一”等创新举措,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实施“智慧政务”工程,全面实施“码上办事”,通过“信息技术+制度创新”助力政府管理体制变革,构建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要求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流程及标准。

构建高效土地供给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健全权利体系、用途管制、市场规则、价格体系、收益分配等为主线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进一步扩大我县发展空间。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在园区开展创新改革,探索新的出让供地方式。推行“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分类分步推动原农村土地和建筑物确权,探索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

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依法规范生产、经营、交易等市场行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风险防控,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监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绩效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面落实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健全落实国家财政政策的有效机制,提高经济治理能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落实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施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费、融资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领导包联机制,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

第二节 

全方位开放、包容性开放、区域协同开放,扩大制度性开放水平,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对外开放新格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建立招商选商机制,实行全员招商,畅通各种对接渠道,完善考核办法,形成招商合力。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合作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生态招商等模式,有组织、有针对性开展定位招商,实现强链补链。加快与中南高科、隆基泰和等企业的合作进程,推动聚集发展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投资促进体系,持续优化外商投资导向,主动承接河北自贸区溢出效应,推进外资加速向重点领域流入。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实施高水平全面开放战略,建设对外开放高地。提升开发区能级,创新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平台打造成开放型平台。加快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服务设施和管理体制建设,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利用方式和合作形式,形成外资和技术聚集的完整流程和配套服务。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持续推动跨境电商专业化、产业化。

积极促进本土企业“走出去”。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支持企业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走出去”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对走出去企业在布局规划、领域选择、风险评估、安全预警、危机处置、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与指导,开辟更加多元的出口市场。支持企业大力拓展内外销渠道,不断扩大贸易规模,逐步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第三节 

促进双循环畅通有序。瞄准全球消费市场,立足扩大内需国家战略基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弱项,激发扩大内需潜力,使涞水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国际花卉产业园市场覆盖范围,大力拓展内外销渠道,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渠道多元、风险分散的销售网络,开辟更加多元的出口市场,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市场网络形成。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变革等途径向社会提供高质量供给,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重点强化投资拉动。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技术改造、绿色改造、数字设施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投资。强化产业承载高标准配套,谋划符合我县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全面促进与京津产业对接,支持重大疏解产业项目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快“两新一重”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挖消费新动能,增加健康、养老、医疗、文化、体育、教育以及安全等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积极发展夜经济、宅经济等新消费形态,激发全社会消费活力。加快发展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消费”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双向流通效率。拓展定制消费、信息消费、智能消费。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持续完善交通、市场、物流、配送等消费基础设施,健全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社区便民商圈建设,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第十二章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设法治涞水

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县进程,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解决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涞水创建,加快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第一节 推进法治体系建设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相关制度,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范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及其部门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的法定程序。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明确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优化政务公开、网上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平台功能。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深入学习相关法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抓好特定对象的法治宣传,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专业性、有效性。把宪法作为当前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做好民法典阐释和宣传,抓准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守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积极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学法用法,以“法律知识脱贫”助力“经济脱贫”。

完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示范。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作用,形成县乡村示范带动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化解制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坚持“北京不去、河北不聚、保定也不聚”的目标,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责任,持续强化部门监管职能,按照“管业务就得管*”的要求,全力化解矛盾隐患,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筑好**“第一道防线”,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二节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织牢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完善群众参与制度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和智慧交管建设,加强物业管理和出租屋管理。

  深入推进平安涞水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逐步提升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夯实社会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对各类社会治安稳定问题,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加大数据一体化工程,推进“平安涞水”监控系统城乡全覆盖。

第三节 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坚持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防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加强食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和安全过程监管,健全追溯机制,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数字化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加强食品新兴业态的监管,将网上订餐、家庭厨房、外卖外送等全部纳入监管视野。

全力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实现各领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确保突发事件数量持续下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处置。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应对疫情防控新常态,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织密抗击疫情防线,筑牢不可逾越的政治“护城河”,要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要处理好紧急状态和常态化防控的关系,处理好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好疫情风险评价,按照“早、小、严、实”处理原则,及时高效做好疫情处置,科学开展医疗救治。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县域内健全统一的信用数据库和共享公示平台,完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和信用报告机制,做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推动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健全和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要求,形成网络安全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四节 强化司法保障

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继续加强特殊人员监管。全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建立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会与家庭齐抓共管机制,确保实现24小时、全方位、无缝隙管控。进一步促进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开展。加强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管理教育帮扶,健全完善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加强日常排查走访、重点人员衔接管理等。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规划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规划与党中央、省委、市委要求高度契合,符合涞水实际,为实施“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提高县委领导统筹实施“十四五”规划能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县委领导、县人大批准、县政府编制实施的发展规划工作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的重点进展情况及时向县委报告制度,县人大依法审查批准和监督实施,县政府按照规划任务分工安排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引导干部干事有为。“十四五”规划实施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珍惜干事创业平台,做到人在岗上、岗在心上;日清月结、有条不紊,执行有力、反馈及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有利于干部敢于争先、奋发有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有为,全面落实“十四五”发展安排部署。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十四五”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毫不动摇惩贪反腐,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不断开展巡查巡视工作,着力解决懒政怠政、不作为不敢为等顽疾。

第二节 

加强各类规划衔接协调。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统一规划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更好发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统领作用,理顺不同规划之间的关系,加强衔接协调,打破区域分割和部门分割,推动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步编制、充分衔接,未经衔接原则上不得报批实施。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按照谁组织编制、谁协调实施的原则,加强各乡镇和县直部门主体责任,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基础平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民生质量提升等方面统计工作,强化《纲要》实施情况跟踪分析。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规划编制、实施、评估、修订调整的链条,加强年度跟踪分析,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强化规划实施考核评价,将规划实施目标与部门工作绩效挂钩,列入政府督查考核范畴。健全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重点评估和监测预警,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 

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重大项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筛选和储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强化资金、人才、用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对重大工程推进的保障作用。优化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载体等领域的投入,集中有限财力保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投资。创新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机制,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放开市场准入,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涞水县开发建设。坚持挖掘存量和用好增量发展空间,制定合理的土地供需计划,优先保证民生改善、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土地需求。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完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落实重大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度,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建立县重大项目常态化督导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按照“一项一议”原则扎实推进项目落地。提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强化安全质量监管。加强档案项目管理,遏制各类风险问题,确保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准确。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和环境风险防控。

第四节 

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金融、土地、社会等各类政策围绕重点任务提供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精准施策,确保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强化政策支撑作用。围绕发展的重点领域,密切联系和积极消化上级政府有关政策,根据我县发展实际,用好用活支持政策,抓准抓实规制政策,把上级有关政策真正转化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有效运用政策工具。深入推进财政、金融、社会、土地等领域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有机组合,坚持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衔接配合,提高政策工具有效性、精准性。加强政策工具有效性评估,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效的政策工具,保证规划切实得到落实。坚持依法依规施策,加强政策工具使用的合规性检查。

提高综合施策水平。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方向,统筹安排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人才、环保等有关政策资源,加大对重大战略布局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大胆打破部门分割,建立跨部门政策制定协商机制,完善“一个部门主抓、多个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精准、有力。

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实现规划指标和远景目标对我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上下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作为,攻坚克难,为顺利实施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涞水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涞水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12-4522102 邮箱:lsxzfwz@163.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