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
福山营:满族风情浓郁的村庄
2016-04-20 返回列表

  高高耸立的索伦杆,迎风招展的八旗旗帜,清一色的白墙灰瓦,展示民族文化的砖雕和绘画……走进涞水县福山营村,不用介绍,便知这是一个满族村庄。

  “村里99%的人是满族正蓝旗,我们的祖上是守陵人。”福山营村党支部书记罗玉龙一开口就让我们对这个小村庄充满想象,“原先村里有8户人家8个姓,后来有3个姓后继无人,没了。其余几姓发展到现在已有110户,420多人。”

  福山营村是看守怡亲王园寝的清代皇家驻防护军繁衍发展起来的小村庄。村子三面环山带水,清代怡亲王(十三王爷)胤祥的后裔弘晓、绵标、载坊、载垣四位亲王的坟墓都在这里。日伪时期,园寝墙圈被拆,用于修建娄村炮楼。此后,由于缺乏保护,王爷墓陆陆续续被毁,如今只剩下一个墓坑。吃皇粮的满族贵族生活早已成为过去,但是满族文化一直延续了下来。“为了打造满族民族特色村寨,带领老百姓致富,去年开始,我们对村庄面貌进行提升,修了满族文化院……”罗玉龙的讲述被打断了,一位背着乐器的老人找罗玉龙询问演出的事。

  “村里有乐队?”“有啊,经常演出,去年10月还受邀参加了京津冀文化进万家活动。”罗玉龙自豪地说,“我们的演奏是别处没有的,我们演奏的是宫廷古乐,是从宫里传出、代代相传下来的。”

  这时,已有丝竹管弦之声隐隐约约传来,似乎有唢呐、鼓,既熟悉又陌生,引领着我们不自觉地走向演奏地文化院。演奏者是一群老人,个个头发花白、神情陶醉,不用看谱子,但十个人配合默契。一曲尽,他们热情地介绍这是笙、那是笛子,这是管子、那是锣。

  一位老人拿出他的曲谱给我们看,上面没有1234567,而是“尺尺工五六反四”。罗玉龙说:“我们用的是工尺谱。我们的古乐和国家级非遗‘高洛古乐’是一个老师传下来的,只是乐器的长短粗细有差别,他们的调子偏悲一些。我们也正在申报非遗。”

  老人们看我们想听古乐,马上便开始演奏《水里音》。闭目聆听,仿佛看到了骏马奔腾,仿佛看到了草原花开……热闹欢快的调子让我们有了穿越古今的想象,也让我们一瞬间忘记了他们的年龄。

  “他们年纪大的都70多岁了,宫廷古乐传到现在的有40多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承,村里80%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学呀。”

  文化院是福山营村正在打造的满族三院中的一院,另外两院是福满农家院和福山幸福院。文化院内除了宫廷古乐演奏,还有满族和萨满文化展示,以及满族婚丧嫁娶等体验活动。

  农家院将推出满族特色菜品和宫廷菜品,预计下半年开业。“村里有宫廷御厨的后代,手艺一代代传了下来,这也是我们最有特色的一点。农家院结合我们村的蔬菜大棚,一起形成了都市休闲农业产业链,游客到这儿不但吃喝玩乐一条龙,还能体验满族文化。”

  此外,在村庄南侧,将会以弘晓墓坑为基础设计建造弘晓墓遗址游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展示村庄的由来和满族的历史文化沿革。目前,福山营民族特色村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过半。改造充分尊重旧村的原有格局,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是针对每家每户的房顶、大门、影壁墙等,添加满族元素,加强满族特色。

  同时,还会解决村民房舍给水、排水、厕所改造等现实问题,做到既美观整洁,又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走进村主任罗术海的家。“去年已经改造了80多户,我们家是今年,主要是房顶,要改成满族特色的灰色瓦顶房,不过现在不用瓦了,用的是高科技材料,防冷防热不变形。改造的话村里每平方米给60%的补助,我家虽是刚建刚装修的,但改了后更好,所以挺乐意改造的。”

  “产业可以惠民,文化也可以惠民。”罗玉龙感慨道,“目前村民以种植麻核桃树和大棚蔬菜为主,未成气候,收入较低。如果利用满族文化发展旅游业的话,村民的收入就会提高很多,年轻人才会返乡,才能解决文化传承的问题。”

  利用文化发展旅游,利用旅游反哺文化,在这个双赢的过程中,福山营的村民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涞水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涞水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12-4522102 邮箱:lsxzfwz@163.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