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文件精神,宣传、展示我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先进典型及经验做法,加强基层及驻村工作组之间的学习交流,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特刊发本简报。 涞水县组织召开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 提升行动动员大会
3月25日,涞水县组织召开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会议认真总结了2014年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安排部署了2015年全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各项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荆明志主持会议,县委书记王义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李昀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云霞,政府副县长贾素明,政府党组成员、政协党组副书记胡玉祥,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杨宝楼等县领导出席会议,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15个乡镇党委书记、70个重点村党支部书记、70个驻村工作组组长、县提升办全体工作人员共200人参加动员大会。 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李昀飞同志宣读了《2015年涞水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随后,省、市驻村工作组及镇、村代表做了表态发言。永阳镇党委书记许术雷介绍了该镇2014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情况及2015年工作目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代表也就2015年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做了表态发言。 最后,县委书记王义民做总结讲话。王书记就做好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讲了三方面意见。 一是深化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不仅仅是单纯改变农村面貌,而是关系大局全局,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基本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一个是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广大农村走过几千年,基础都比较差,不可能按照原来的状态进入小康,必须有所改变、有所提升。因此,我们干的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单纯的面貌提升工作,而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相一致、相衔接的。即使我们超常努力,与下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现在时间已经非常紧迫。第二,这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要干着当前的,盯着未来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去强调从城市向外辐射延伸,但现在看,更需要城乡两端同步推进,要按照新型城镇化标准,从现实做起。经过三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摸索出了从农村起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途径。第三,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内涵。现代农业既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也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方式,不可能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村在形态上还是脏乱差。今年省委提出要把现代农业用园区这个平台和载体来推进,提出了很具象、很明确的目标,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打造“第六产业”,这也是对改造提升工作提出的要求,要把改造提升工作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第四,这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物质基础,应该还老百姓的账,还农业的账,现在我们完全有实力来干这件事,关键是带着感情,坚定信心和决心,不遗余力地推进。第五,这是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最有效的办法。改造提升行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惠。现在实施改造提升村的老百姓,没有不说这件事好的,没有不说共产党好的。同时,通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个实践平台,不仅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农村干部,而且锤炼了一批公务员,特别是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干部。所以,虽然是搞农村面貌的改造提升,但成就的是一番事业,而且这项事业有要求、有底线、有支撑。总之,驻村工作队、各乡镇、各部门,尤其是重点村的村干部,一定要清楚我们干的是什么,一定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而转化成一种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改造提升工作中去。 二是准确把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环节,聚焦聚力实施突破。从2012年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开始,涞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已经搞了三年。从第一年就确定了“一年试点,两年拓面,三年全覆盖”的总体目标思路,立志用比较短的时间使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经过三年努力,全县284个村已经有200多个村实施了改造提升,虽然基础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变化不一样,但全部达到了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基本成效。三年的实践证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就是一场静悄悄的农村革命,改变了农村许多传统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的公共意识,虽然其中有机制的约束促进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群众观念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深化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从今年开始,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标准全面升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各项工作。围绕这一目标思路,编制了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城乡生态一体化规划、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去年我们提出构建美丽涞水基础框架,初步实现了农村环境干干净净,以及村与村、乡与乡、城与乡之间的生态连接和产业连接,今年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五大规划去实施、去提升、去突破。尤其要突出农村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如京涞首都功能疏解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的功能定位和打造城市群的基本规律,城镇化率要达到70%,一定要加快这一区域的新民居建设,让群众真正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城镇居民的转变。再如野三坡景区,目前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今年省委、省政府要求把野三坡打造成全省“第六产业”示范区,要用“第六产业”理念,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有县城周边村、文化底蕴深厚的村,等等。特别是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规划了四大现代农业园区,基本覆盖全县农业。所以,涞水统筹城乡发展的事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而且,由于涞水区位特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责任,县委、县政府着眼向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九大片区看齐,划定两个区域,按照九大片区标准或高于这一标准进行打造,努力形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9+1”格局。各级各部门、驻村工作队要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思路、重点,积极主动作为,特别是各乡镇,不能只是被动接受任务,要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具体到今年实施的70个省级重点村,要认清形势,锁定目标,全力以赴按标准完成各项提升任务,打好全覆盖收官战,县委、县政府将给予全力支持。各乡镇尤其是村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如果再抓不住机遇,就愧对百姓,就没有资格在这个位置上,一定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把改造提升当自家的事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三是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确保完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各项任务。今年的70个省级重点村,在推进中要把握好八项重点:一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从介入工作就要宣传动员群众,让他们认识到这是自家的事,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否则,工作就会被动,即使完成任务也难以保持长久。二要发挥村“两委”核心作用。外部支持力度再大,村“两委”不用力,工作也难以推动。各村要按照县委要求,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放在第一位,作为任期承诺的第一项任务,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快推快进。三要实事求是编制规划。借鉴以往经验,着眼可操作、易遵循,重点编制引导性规划、局部的修建性规划,杜绝交账式规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驻村工作队要加强指导。五要理清建设内容和顺序。对省里确定实施的15项任务,要结合村情实际,分清轻重缓急。首先要让村庄环境干净秩序,进而推进其他任务。五要实施大规模绿化。一定要把绿化当成一件大事,抓住春季绿化黄金时节,全力以赴把村庄的街道、院落、四周及通村道路全部绿化。要优先保障绿化资金,哪个村绿化搞得好,下步就加大支持力度。六要治理农村垃圾。这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驻村工作队要发挥眼界开阔的优势,帮助寻找合作契机,引进新技术、新方式,力争今年形成不同区域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长效办法。七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涞水财力非常紧张,但三年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已经投入了3亿多元,今后县委、县政府也不会动摇,只要干事、干成事,就会给予资金保障。改造提升的17条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后要继续执行。驻村工作队特别是省、市的同志,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人脉优势,把涞水当作第二故乡,把所在村当成自己的村,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扶持,或用项目的形式争取专项支持。同时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提升行动,解决资金问题。八要运用市场机制推进。重点是已纳入综合开发规划或有资源的村,改造提升工作要与项目和市场对接。已经引进工商资本开发建设的区域,要避免重复投入;资源丰富的村,要发挥优势引进工商资本,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改造提升工作。
|